| 
		一、综
			
				   述
	
		 
	降水
		 
		
			 
	
		 
	2007
	年全省平均降水量
	
		461.5
		毫米
	,比上年多
		
			35.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
		
			70.2毫米,属偏枯年份
	。
	
		 
	水资源
		
			   
	2007
	年
	全省地表水资源量
	39.
		07
			
				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
		107.24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全省水资源总量
	119.87
	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
		少
			84.82
			亿立方米。
		人均及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
			
				173立
				方米
			和
			
				129立
				方米
			。
	
		 
	供水量
		
			  
	2007
	年
	全省供水量
		201.8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39.2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
		162.
			08
				
					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
		0.54亿立方米。
	
		 
	用水量
	
		  
	2007
	年
	全省用水量
		201.83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畜业用水量
		155.7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
		25.11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
		19.76亿立方米
		,
	 
	生态环境用水量
		1.21亿立方米
		,分别占总用水量的
		77.2%、
		12.4%、
		9.8%、
		0.6%。总用水量的耗水量
	148.64
	亿立方米, 耗水率
		73.6%。全省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用水量为
		146立方米,人均用水量
		291立方米。
	
		 
	地下水动态
	
		  
		 
	与年初相比,
		2007年末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
		
			0.44米。深层地下水位:
		邢台东部平原下降
			
				0.47
				米,衡水上升
			
				1.19
				米,沧州上升
			
				0.83
				米。
		
			 
	废污水排放量
	 
	
		  
		 
	2007
	年
	全省废污水总排放量
		19.7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
		55.7%, 生活污水占
		44.3%。
		
			 
	地表水水质
	 
	
		  
	2007
	年
	全省有水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
	6920
	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
	2191
	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
	1276
	公里,劣Ⅴ类水水质河长
	3453
	公里。
	平原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河段主要分布在各河流的上游山区。
	
			   
			 
		二、水资源实况
	
		 
	(
	一
		)
	降水量
	
		 
	2007
	年全省平均降水量
	461.5
	毫米,比上年多
		35.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
		70.2毫米,属偏枯年份
	。
		
			 
	1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2007
	年全省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
	太行山迎风区中部、燕山迎风区及冀东平原降水量偏多,北部地区和东南部平原偏少。
	
		 
	2
	、降水量的时程分配
		
			 
	2007
	年全省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出现在
	6
	~
	9
	月,四个月共降水
	338.8
	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
	70.9%
	,其中
	7
	月份降水量最大,为
	120.4
	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
	25.2%
	。
	1
	~
	4
	月和
	11
	~
	12
	月六个月共降水
	57.8
	毫米
	,仅占年降水量的
	12.1%
	。
	
		 
	(二)
	地表水资源
	
		 
		
			   
	1
	、自产水量
		
			 
	2007
	年全省自产水量
		39.0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
		3.0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
		67.5%。各市自产水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偏少程度超过
		50%。
		
			 
	2
	、入境、出境及入海水量
		
			 
	2007
	年由上游各省、市、自治区流入河北省的地表水量
		22.13亿立方米,按行政分区,以邯郸市的入境水量
		12.84亿立方米为最大,占全省入境水量的
		58.0%;按流域分区,以海河南系最多,为
		19.60亿立方米(引黄水量
		0.97亿立方米),占全省的
		88.6%。
		
			 
	全省的出境水量
		11.90亿立方米。出境水量中,流入北京市的水量
		2.77亿立方米,流入天津市的水量
		6.74亿立方米(包括引滦入津水量
		6.12亿立方米),流入两市的水量占全省出境水量的
		79.9%。
		
			 
	全省入海水量
		2.13亿立方米。其中海河南系
		1.84亿立方米(包括省界河流漳卫新河入海水量
		1.44亿立方米),占总入海水量的
		86.4%,滦河及冀东沿海
		0.29亿立方米。
		
			 
		
			   
			(
		三
			)地下水资源
			
				 
	2007
	年全省浅层地下水资源量
		107.24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少
		15.33亿
	立方米
		。其中山区
			55.99亿立方米
		,平原区
			62.32亿立方米
		(山区平原重复计算量
			11.07亿立方米
		)。与
			2006年比较,全省地下水资源量增加
			12.99亿立方米
		,增加幅度
			13.8%。其中大多数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增加,邢台市、承德市、张家口市地下水资源量减少。
	
		 
	(
		四)水资源总量
			
				 
	2007
	年全省水资源总量
		119.8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12.53亿立方米,
	比多年平均值
	少
		84.82亿立方米。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
		0.14,产水模数为
		6.39
	万立方米
		/平方公里。
		
			 
		三、蓄水动态
			
				 
	(
		一)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2007
	年末省辖大中型水库蓄水
		24.13亿立方米,比年初
		多蓄水
			0.50亿立方米,其中
		18座大型水库
		年末比年初多蓄水
			0.90亿立方米,
			39座中型水库减少蓄水
			0.40亿立方米。此外,
			2006
		~
			2007年度实施引黄济淀,至
			
				2007年
				3月
				5日引黄结束时,白洋淀蓄水量达到最大值
		亿立方米,由于无径流汇入,自
			7月份至年末白洋淀一直处于干淀水位以下。海委所辖潘家口、大黑汀、岳城三座大型水库年末共蓄水
			16.06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
			2.81亿立方米。
			
				 
	(
		二
			)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1
	、浅层地下水动态
		
			 
	2007
	年
		12月底全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
		
			15.70米。与上年同期比较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
		
			0.44米。
		2007年河北省平原区地下水蓄水量减少
		22.27亿立方米。
		
			 
	2
	、深层地下水动态
		
			 
	2007
	年底
		,沧州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
		
			57.46米,衡水
		
			54.50米,邢台中东部平原
		
			53.63米。与上年同期比较:邢台东部平原下降
		
			0.47米,衡水上升
		
			1.19米,沧州上升
		
			0.83米。
		
			 
	
		 
	3
	、地下水漏斗概况                
		
			 
	
		   
	(
		1)浅层地下水漏斗
		
			 
	2007
	年底,河北省平原区(京津以南)比较大的浅层地下水漏斗有高蠡清漏斗、肃宁漏斗、石家庄漏斗、宁柏隆漏斗、天台山漏斗等。其中,宁柏隆漏斗面积较大为
		1956平方公里,中心埋深
		
			64.20米,与上年同期比较增加了
		
			3.57米。比较重要的石家庄漏斗面积
		404平方公里,中心埋深
		
			51.15米,较上年同期增加了
		
			1.34米。
		
			 
	(
		2)深层地下水漏斗
		
			 
	冀枣衡漏斗:中心位于衡水市东滏阳。
		2007年底中心地下水埋深
		
			80.58米,较上年同期减少
		
			3.35米;漏斗区边缘等水位线为
		
			-40米,封闭面积
		694平方公里,较上年同期减少
		597平方公里。 
		
			 
	沧州漏斗:中心位于沧县东关。
		2007年底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
		
			95.44米
		,较上年同期增加
		
			5.05米
		,
			-65
				
					米等水位线封闭漏斗面积
		751平方公里
		, 较上年同期增加
		10平方公里。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
		一)供水量
		
			 
	2007
	年全省总供水量
	201.83
	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
		2.21亿立方米。在供水量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
		39.2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
		162.08亿立方米
		,污水处理回用量和雨水利用量为
		0.54亿立方米。
		
			 
	(
		二)用水量
			
				 
	2007
	年全省总用水量为
		201.83亿立方米 ,比上年减少
		2.21亿立方米。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
		141.97亿立方米 ,林牧渔畜用水量
		13.78 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量
		25.11亿立方米 ,城镇公共用水量
		3.14亿立方米 ,居民生活用水量
		16.6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
		1.21亿立方米。
		
			 
	(三)重要城市的供水量和用水量
		
			 
	2007
	年省内十一个设区市城区及近郊区的总供水量为
		28.61亿立方米,占全省总供水量的
		14.2%。供水量最多的是唐山市,为
		10.16亿立方米,石家庄市供水量次之,为
		3.97亿立方米,沧州市供水量最少,仅为
		0.82亿立方米。
		
			 
	(四)用水的耗水量及耗水率
		
			 
	2007
	年全省净消耗水量
		148.64亿立方米,
		平均耗水率为
		73.6%。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
		110.35亿立方米,耗水率
		77.7%;工业耗水量
		14.13亿立方米,耗水率
		56.3%;生活耗水量
		12.25亿立方米,耗水率
		58.4%;林牧渔畜耗水量
		11.91亿立方米,耗水率
		86.5%。
		
			 
		五、水质评价
			
				 
	(一)废污水排放情况
		
			 
	全省
		2007年废污水排放量为
		19.71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10.99亿吨(统计
		17836个企业),占全省废污水总量的
		55.8%;生活污水排放量
		8.72亿吨,占全省废污水总量的
		44.2%。
		
			 
	全省废污水处理量为
		8.30亿吨,处理率为
		42.1%。达标排放量
		7.49亿吨,达标率
		38.0%。
		
			 
	(二)地表水质状况
		
			 
	1
	、河流
		
			 
	2007
	年全省地表水质总监测河长为
		8874公里,其中
		1954公里河干。在有水的
		6920公里河流河段中,Ⅰ~Ⅲ类水质河长
		2191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
		1276公里,劣Ⅴ类水水质河长
		3453公里。
		
			                  
	
		 
	2
	、大型水库
		
			 
	2007
	年全省水质监测大型水库
		19座,其中朱庄库评价为Ⅰ类水质,桃林口、王快、岗南、大浪淀
		4座水库评价为Ⅱ类水质,洋河、邱庄、云州、友谊、安各庄、横山岭、口头、西大洋、临城、黄壁庄
		10座水库评价为Ⅲ类水质,龙门水库评价为Ⅳ类水质,陡河水库评价为Ⅴ类水质,庙宫、东武仕两座水库水质最差,评价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按富营养化程度评价,
		4座水库评价为中营养、
		12座水库评价为轻度富营养、
		3座水库评价为中度富营养,评分值在
		48.7~
		66.0之间。
		
			 
	3
	、 洼淀
		
			 
	2007
	年白洋淀全年水质评价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
		,超标倍数在
		0.7~
		7.1之间。营养状况为中度富营养,
		6~
		9月营养评分值为
		74.6。
		
			 
	千顷洼全年水质评价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硫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等
		,超标倍数在
		0.2~
		7.1之间。营养状况评价为中度富营养,
		6~
		9月营养评分值为
		72.9。
		
			 
		六、重要水事记录
	
		 
	1. 
	洪水和干旱灾害。
		2007年河北省年降水量虽然偏少,但降水时空分布较为适宜,既无大旱也无大涝,仅局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水和干旱灾害,是
		2000年以来受灾较轻,灾害损失较小,死亡人数较少的一年。
		
			 
	全省因局部暴雨洪水农作物受灾面积
		88.2千公顷,成灾面积
		47.3千公顷,绝收面积
		13.
			3
				
					千公顷
			,粮食减产14.4万吨,大牲畜死亡
		23头,水产养殖损失
		40吨,毁坏公路
		311公里,损坏堤防
		71处,共计
		156公里,损坏灌溉设施
		65处、塘坝
		1座、机电井
		53眼。受灾人口
		101.5万人,因灾死亡
		3人,倒塌房屋
		254间,直接经济损失
		4.26亿元。
		
			 
	因干旱农作物绝收
		258千公顷,粮食减产
		244万吨。旱情严重时,全省有
		 53 万人、
		8.8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主要集中在坝上地区、燕山山区、太行山区和黑龙港地区。
		
			 
	2. 
	建立健全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体系。
		
			4月
			27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下达
		2007-
		2010年度河北省水资源费(含基金)标准和基金征收任务的通知》(冀政函[
		2007]
		49号),确认并提高了部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了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把基金征收标准纳入到了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中。
		
			 
	3.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年度验收。
		4月
		16~
		20日,省水利厅、财政厅分别与石家庄、邯郸、衡水、廊坊市人民政府组成检查组,对元氏县、成安县、桃城区和廊坊市
		2006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试点建设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实施了节水体制与机制改革,开展了先期示范区建设。通过明晰水权、强化计量、建设节水激励机制、改革管水体制等措施,实现了节水与用水户利益挂钩,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全省同类区域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
		
			 
	4.
	《石家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通过水利部审查。
		2006年
		11月,水利部新增石家庄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随后我省编制了《石家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
		
			2007年
			5月
			25日,水利部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评审,该《规划》顺利通过了审查。
		
			 
	5. 
	核定了全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5月
			27日,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核定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工作的通知》,编制了全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技术细则,各设区市、扩权县、厅直有关单位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6. 
	制定了取水许可证编码规则。
		
			9月
			29日,省水利厅制定了河北省取水许可证编码规则,并印发了《关于印发取水许可证编码规则的通知》,要求各市及扩权县遵照执行,各设区市及扩权县按要求陆续开展了此项工作。
		
			 
	7. 
	公布了第二批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10月
			11日,省水利厅以冀水资[
		2007]
		87号文公布了邢台市桥东区、迁安市、任丘市、博野县、隆化县、卢龙县、怀安县等
		7个第二批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8. 
	完成了向北京集中输水任务。由于
		2007年永定河、潮白河流域降水降水量较小,北京市水源地官厅、密云两水库的入库水量偏少。为缓解北京市工农业、居民生活用水困难,
		10~
		11月,河北省从壶流河水库、云州水库分别向官厅水库、密云水库集中输水,共向北京输水
		0.22亿立方米。
		
			 
	9.
	完成了引黄济淀工作。为避免华北明珠
	“
	白洋淀
	”
	再次干淀,自
		
			2006年
			11月
			24日至
		
			2007年
			3月
			5日,开展了引黄济淀工作。此次引黄入冀水量
		3.43亿立方米,其中白洋淀入淀水量
		1.00亿立方米。本次补水结束时,白洋淀水位上升到了
		
			7.29米,比引水前上升
		
			0.93米,水面面积从
		60平方公里增加到
		130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