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文档案是洪水预报的重要依据
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做好水文档案的整理,强化洪水预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洪水预报就是在分析以往洪涝灾害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对自然界未来情况的变化进行预报。其主要资料来源于长期的观测、整理、计算出来的有关水文、气象档案。水文档案的准确性、长期性、广泛性直接影响预报结果的科学性。
水文系统是利用水文档案的大户,尤其是每年六至九月防汛期间
,
就需要查阅历年的水文测验设施、水毁情况、工程勘察、设计等水文历史档案资料。使水文档案为防汛水文测报工作中的领导指挥、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二、水文档案在水利工程中的作用
防汛工作是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来实现的。工程措施是指通过兴建水库、河道、闸坝等水利工程来达到防洪、蓄水、减灾的目的。如北京官厅水库拦洪大坝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已经达到总库容的三分之一,使得水库防洪标准降低,为此,水利工作者参照历年水文档案记载的最大洪水的雨型,重新计算最大洪水来量后,采取对上游实施小流域治理保土固沙提高植被覆盖率等措施,较大幅度的提高了防洪标准,为京城汛期防洪安全提供了更大的保证。
修建三峡工程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曾提出要修建三峡工程,伟人毛泽东也为此写下高峡出平湖的壮丽诗篇,经过数百万劳动者十多年的艰苦奋斗,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创多项世界之最,现已全面建成。三峡工程的建设无论是论证阶段、建设阶段还是发电阶段都离不开对历代水文档案的参考利用,三峡工程中水文档案发挥的功效是无可比拟的。
三、水文档案在抗旱中的作用
为了解决水资源紧缺、旱灾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水问题,需要对水文基本数据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对我国历年来的降雨量次、水库水情、河道水情、地下水的分析得出,我国基本上是南涝北旱、东雨西干。为此国家决定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在工程建设前对工程项目进行了反复认证,关键是对饮水地、流经、使用地历年的水文水貌、地下水源、河床地质、旱涝状况等进行档案查阅、实地勘察、综合分析,充分发挥水文档案在此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