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省内新闻 外埠新闻 行业介绍 业务信息  水文测验  简报公报 水文文学 水文人物 水文法律法规 下载
当前位置: 首页 >> 水文科技动态 >> 水文技术 >> 正文

我国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来源:邯郸水文局 文章作者:梁凤欣 录入时间:14-11-10 08:58:5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发展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而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生活和工农工业生产用水的重要供水水源。在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主要水源,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与地表水资源相比,地下水资源具有分布范围广、相对均匀、水质优良、供水保证程度高的特点,可以弥补因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引起的区域供水不足,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是科学评价地下水资源,制订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减轻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及其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等所必须的基础信息。

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自开展以来,经过 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还十分薄弱,在经费投入、站网布局(密度)、监测手段、资料管理、信息传输和分析服务等方面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各地方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全面提升地下水监测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缺水问题日趋严重,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社会对水资源问题更加关注,各级政府对地下水管理问题更加重视,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地下水管理法规与办法,地下水管理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轨道。地下水科学的管理需要有充足、及时、可靠的信息支持,现有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存在监测站点数量严重不足,监测设施简陋、缺乏有效维护,监测手段落后、监测内容少、基础设施和模拟试验设备缺乏等问题,难以满足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支持、为社会发展提供信息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水监测站网布局不合理

经过 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水文、地质监测站网体系。从站网布局来看,现有站网主要是随着 20世纪 70年代北方许多灌区农业灌溉的需要布设以及多年来地下水勘查过程中施工的勘探孔发展起来的,大部分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有些地区甚至还未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北方地下水开发利用较高地区站网密度基本能够达到区域控制要求,而在重点区域密度仍然较低;南方大部分地区站网密度仍不能满足区域控制的要求。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大,以及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地表水受到污染,致使南方很多地区也开始开发地下水。另外有些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出现了超采区面积增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水源地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过去不严重或者还未出现,这就导致现有地下水监测站网不能很好控制这些区域,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区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的问题。

2 、地下水监测专用井极少

地下水专用监测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外在因素的影响,除了对监测井保护与维护有了保障,对监测数据的准确度也有一定的支撑。然而我国现有的专用地下水监测井极少,不到 5%,而且井房十分简陋,其余大多一直借用各单位生产和民用井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受生产井开采的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地下水资源状况,监测数据代表性差,达不到监测规范技术要求。有些生产井产权的变更也很难保证监测工作的持续性,这就导致地下水监测井更换较频繁,不得不在周围地区选择其他开采井替代,造成监测资料不连续,降低了数据质量。地下水监测数据质量不高,可靠性及连续性不能保证,就不能很好了解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不能满足我国地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科学管理的需要。

3 、地下水监测项目较为单一

地下水动态准确地讲应该包括水位、水质、水量、水温的变化。目前大多数地下水监测井仅有水位、水温的监测,只有少部分监测井进行了水质、水量的监测。对于地下水污染区、次生盐渍化区、城市水源地以及泉域等普遍缺乏水质、水量以及专门针对与地下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地下水监测。要实现对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就必须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温诸要素进行全面监控。

4 、信息采集及传输手段落后

目前,全国多数地下水监测工作仍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监测手段就是采用皮尺、测绳、测钟或音响器等传统监测设备。监测频次按规范规定有逐日、五日、十日、十五日监测,但目前逐日监测站占基本监测站比例不足 10%。人工监测方式必须工作人员到现场去进行测量,这也制约了监测频次的提高。另外,当前采取的大多数是委托监测的方式,其中 90%的地下水监测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门地下水监测技能培训,缺乏基本监测技术。总体来说存在着人为误差大、测量精度低、监测频次低的缺点。监测信息的传输方式一般是人工采用普通电话报送到地市,地市再通过电话、邮件等报送至省级,时效性很低。不能满足我国水资源高效管理的需要。

5 、信息管理服务能力薄弱

早期人工地下水监测数据报送到各级负责部门后,完全靠人工分析,纸质存档;随着计算机普及后,逐步采用了计算机辅助分析、管理、电子化存档;近几年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建立地下水数据库、地下水管理系统,初步具有了信息分析、管理、查询功能,但功能仍单一,数据种类贫乏,数据库表结构不统一、系列不完整,难以实现区域和全国信息共享。在信息服务方面,目前主要以提供基本监测信息为主,还没有建立地下水分析统计、模型预测、综合评价等业务系统,不能满足为各级政府决策、专业技术人员分析研究和社会公众对地下水信息服务的需要。

6 、运行维护经费严重不足

多年来,地下水监测运行维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力维护和修缮。许多监测井自然淤堵严重,不能及时洗井清淤;绝大多数测站尚未引测高程;仪器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人为损坏现象经常发生,不能及时修复;致使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的监测点数量不断减少,部分地区有些部门监测网络曾一度萎缩。另外,由于经费不足的限制,站网调整和优化也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委托监测费太低,委托观测员积极性不高,造成缺测、漏测、野外记录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资料质量可靠性难以保证。目前部分省区已出现了地下水监测工作难以为继、甚至倒退情况。

因此,建立地下水长期监测网络,提高自动监测能力,加强信息服务,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是提高地下水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审稿:周世忠

责任编辑:陈 超
主办单位: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地址: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85号
电话:0311-85696505  E-MAIL:[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02-2005 HBSW.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