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裱技术是纸质档案加固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档案保护中。修裱一般是选择与其原件材料一致的新纸进行整体托裱或局部修补,使档案纸张失去的强度得到恢复,寿命得到延长。经过修裱的档案,如果在后来的保管、利用中又发生老化或者损坏,还可以通过揭裱把支撑档案的托纸或者补纸揭取下来,换上新的材料,以新材料的机械强度继续支持和改善档案原件的强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
拉金斯是最小干预原则的创始者。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是
“整旧如旧
”、
“最小干预
”、
“材料和措施可逆
”以及
“最大限度保存档案
信息
”。对
“整旧如旧
”与
“材料和措施可逆
”,文物、图书、档案界等认识基本统一,但对
“最小干预
”理解与认识则存在很大差距。最小干预不是不采取措施,而是采取的措施到位,既不影响档案原貌又能达到修复、加固的作用。干预到什么程度需要很好地把握,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最小干预实际上是在尽量保持档案原貌的情况下采取一些方法或措施延长档案保管和使用的寿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理解为能不干预则不干预,能小干预不大干预。最小程度干预是修复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保护意识。一刀切的抢救修复或不管不问等态度和措施是与最小干预原则相违背的,最小干预的具体应用是要在选择修复内容、修复材料、修复方法等方面更多地考虑不影响档案原貌,对档案本体的干预力求最小。
最小干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应用是:
合理地确定修裱档案的范围和应采取的措施,可修裱可不修裱的暂不修裱;能用补解决的勿托裱;能用干托解决的勿轻易用湿托的方法;对浆糊用量要求
“宁少勿多,宁稀勿稠
”;颜色宁浅勿深
”;对修裱质量要求
“宁薄勿厚,宁软勿硬
”,做到
“薄、光、平、软、长
”。这几个
“宁
”和
“勿
”正是最小干预原则在修裱细节上的生动体现,最小干预突出了保护档案原貌在档案修复中的核心地位。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对最小程度干预并不重视的现象,在不经意间进行了过度处理,超越了保护的底线。比如前面所述
“能用补解决的勿托裱
”,就是基于档案的干预要小于整页托裱而言,但是由于托裱比修补来得快捷,实际工作中以托代补的修复就常常发生。有的档案馆对抢救档案的理解就是不分档案好坏,一律托裱,以便达到整齐划一的目的。在托裱的过程中对档案原件进行最大程度的干预。这种做法便于管理,易于操作,短期内效果明显。但实际对某些档案将造成很大的影响。
最小程度干预并不是不对档案进行干预,修复中不对档案干预是不可能的。最小程度干预的这个度就是数据或经验所提示的上下限或者说阚值,在操作中超过这个阈值就应视为过度处理。这就是具有保护意识的修复与想当然式修复的区别,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与修复的融合。
审稿:郭兰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