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是水利建设的尖兵、防汛抗旱的耳目、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哨兵,是资源水利的基石。水文是一个对信息技术发展很敏感的行业,无论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还是分析、预报都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作为支撑,才能做到水文信息准确、及时、方便、快捷。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资源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水文信息化本身就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水文行业急需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的采集能力,才能适应水利信息化对水文信息的需要。反过来讲,作为形成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没有水文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水利的信息化与现代化。
为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我局也不断的推动信息化在工作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雨量自动监测系统、旱情分中心建设、以及先进设备在水资源、水文测验、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水文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水文测报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雨量信息全部采用固态存储,自动传输,实现雨水情信息准确而及时收集及同步上报。全省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资料已全面采用微机整编程序进行资料整编;建立了省、市两级水情数据库等等,都体现了信息化在水文系统中的应用成果。
但是相对于水利信息化的要求而言,水文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能力还严重不足,传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服务的技术手段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水文信息化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认识:
1
、树立水文信息化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提升水文业务的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信息化意味着一体化与集中化,对水文行业的传统封闭观念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因此,提高全行业对信息化的认识,树立创新观念,增强信息化意识,十分必要。
2
、水文站网建设。数字化的水文站网是水文行业为水利信息化提供水文信息服务的基础,也是水文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测站的数字化和远程遥测是水文信息化的标志与要点。
3
、信息服务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是水文行业的基本业务。通过各类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水文信息服务的能力。但是,水文信息服务与水利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是发展的重点。
4
、信息平台建设。水文行业在水利行业中是信息化开展最早,取得的成果最多的部门。如何进一步发挥已建系统的作用,关键在于在水文部门对现有的应用进行适度的改造,实现资源的共享。
对水文信息化而言,信息化工作的成败主要体现在能否为水利信息化提供同一水平的信息服务方面,其效益通过提供高水平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来体现。
5
、信息交流。信息化是一个全方位推进的社会发展事业,在水文信息化中,各级水文部门一定要树立开放的观念,加强行业内外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水文信息化支撑了水利信息化,进而支撑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反过来,国家和社会信息化为水文信息化提供基本的外部环境条件,自我封闭是不可能实现水文信息化的。
审稿:郭兰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