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在较长时期内制约邢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满足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到
2020年实现
GDP“翻两番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全方位、多措施、大力度地解决水资源供求矛盾问题,重点构筑四大体系。
(1)
通过结构调整,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体系
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线,也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为此,一要重新审视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方案。二要逐步调整与水资源条件不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在水资源丰富地区和水资源紧缺地区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使国民经济布局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相协调。三要按照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思路,实施水资源替代战略,在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多进口粮食、纸浆等大耗水产品,减轻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四要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逐步建立节水型的经济结构体系。
(2)
通过法制建设,构筑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保障体系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因此,一是制定《节水法》,将节水纳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明晰有关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条款,增加可操作性。二是加强节水制度和标准建设。调整和完善行业用水标准及产品用水定额,在严重缺水地区率先强制执行;建立节水器具、设备认证制度和市场准人制度,规范节水器具流通市场。三是组织制定《全国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和区域节水规划。四是完善水资源价格体系。适时、适地、适度调整水价,建立和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五是创新机制,建立多元化节水投入机制。在国家层面,将农业、工业节水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增加节水投资比重;在地方层面,要健全地方财政节水投入政策,各级财政预算中应明确用于节水投入的比例;在用户层面,按照
“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
”原则确定节水投资主体。六是逐步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
(3)
通过技术创新,构筑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
科学地、全面地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实施跨流域调水、节水、污水资源化、雨洪利用等重要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一要抓紧建设南水北调等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从空间上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促进节水灌溉技术产业化。三要研究开发污水资源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中水回用率。四要实施地下水人工调蓄工程,加强地下水水源地储备。
(4)
建立行政配置、用水户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市场体系
实现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建立水市场的前提条件。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对水资源使用权和用水指标进行分配,对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引导利用市场机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制订水资源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指标体系。调动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实行民主决策,接受用水户的监督,提高决策透明度。逐步建立水资源使用权交易登记制度。
审稿:郭兰洲
|